当前位置:

如果领导盯住的总是最穷的地方

来源:红网 作者:慕毅飞 编辑:张扬 2013-02-22 01:44:59
—分享—

副标题:

  元旦前夕,习近平探访河北阜平,阜平转眼成了扶贫“特区”。这个顶着国家级贫困县帽子多年的阜平县,迎来了脱贫新机遇。河北各方及相关扶贫机构提供年均3亿元的扶贫资金,这一数字是阜平过去20年全部扶贫资金总和的1.5倍。(2月21日《新京报》)
  
  人们担心,会不会因此形成一种“媚上式扶贫”,如果这样,既有可能让阳光照到的扶贫“特区”,养成依赖供血的惰性;也有可能让阳光没照到的扶贫“盲区”,感受冰火两重天,产生莫名的失落。这种担心不无道理,但换个角度思考,如果领导都能像习近平一样,访真贫,两眼紧盯着最贫的地方,那结果又会怎么样呢?
  
  阜平是习近平总书记探访贫困的第一站,他选择了河北与甘肃的贫困县,分别属于燕山-太行山和六盘山区连片特困地区,探访的都是“真正的贫困”。有一个道理谁都懂,千难万难,领导重视,立马不难。习近平一访阜平,阜平就有了3亿元的扶贫资金,数额之高,高达过去20年全部扶贫资金总和的1.5倍。由此,我们可以进行如下的推测:
  
  如果领导盯住的总是最穷的地方,这最穷的地方势必最有希望迅速改变面貌。譬如阜平,过去20年没有脱掉的贫,这一回肯定要脱了,而且有可能脱得很彻底。扶贫的力度那么大,不可能不脱。这就是领导重视的效应。此前的阜平,20年未能脱贫,最重要的原因,也许正是领导重视不够。换一个地方,也肯定是这个道理。
  
  如果领导盯住的总是最穷的地方,就会产生梯级推进的效应。这一回领导来,盯住的是最穷的地方;下一回领导来,盯住的还是最穷的地方。当最穷的地方脱了贫,次穷的地方就会成为最穷的地方……依次被领导盯住,也就能依次脱贫。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全面小康,构建和谐社会,因此就有了一个切实可行的路径。
  
  如果领导盯住的总是最穷的地方,横向比较就会调整参照物。过去拿出来比的,往往是先进典型,抓试点、树样板、重视窗口单位建设……适应的都是这样的工作思路,领导视察也总是沿着亮点走。马太效应也就出来了:好的地方越来越好,穷的地方也就难免越来越穷。如果领导紧盯的地方变了,不再只盯着好地方,更多关注的是穷地方,特别是能紧盯最穷的地方,工作重心也就势必会转移到脱贫上来。
  
  补好短板,社会的幸福指数,才能得到整体的提高;慢船提速,整个民族进步的船队,才不会落后。即使从常人的心理看,人都有同情弱者的本能,如果领导关注差的、重视穷的,则无论穷的、富的,都不会心生嫉恨。如此说来,就有足够的理由期待更多的领导,将访贫的眼光吸引到最穷的地方去。

来源:红网

作者:慕毅飞

编辑:张扬

本文链接:https://www.hnxrmt.com/content/2013/02/22/599666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衡南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