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标题:
语文出版社最新修订的小学语文教材,有很多有趣的变化。比如二年级上学期第二课,歌曲《天路》以诗歌的形式入选教材,三年级的延伸阅读中居然收录了周杰伦的歌曲《蜗牛》,以至于有教研员感慨:“与时代贴得太近了!”(6月15日《中国青年报》)
毋庸讳言,与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的死板机械相配套的,是语文教材僵化落伍。现行语文教材之弊,用长期关心青少年阅读,并编著有《这才是中国最好的语文书》的著名作家叶开的话讲,就是无法让孩子实现“愉快的阅读”,也无法在孩子们的心中“打开一扇明亮的窗口”,更遑论“使看不见的被看见”(龙应台语)。
也许正是僵化落伍语文教材长期“熏陶”的副作用吧,语文教学改革包括语文课文的每一次微调,甚至于包括未付诸行动的动议,都难免引发轩然大波。鼓舞雀跃者有之,痛心疾首者有之;为与时俱进激动者有之,像九斤老太一样叹息“一代不如一代”者有之。各占立场、各抱地势,勾心斗角,喋喋不休。
这一次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材在沿伸阅读中收录了周杰伦的歌曲《蜗牛》,再一次引来口水纷飞。有人哀叹:把鲁迅先生的作品去掉,加上周杰伦的歌,中国教育的悲哀,国学的悲哀。而赞成者则反驳:没用心听过怎能理解写词人的心,这就是所谓的鸡蛋里挑骨头,你怎么知道周董的歌没有文学价值和教育意义呢?
我注意到网友的争议,在迅速形成反对和赞成的选边站队之后,争议的核心议题最后居然转换成了“鲁迅下周董上”。认真看了一下原报道,显然这又是一些网友争议中经常使用的偷梁换柱套路。一是这次教材调整中根本没有没有直接出现“鲁迅下周董上”式的换将换文。二是即使真有鲁迅文章被撤下,周董歌曲被换上,也需要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既不能一概视之为一件大逆不道的事情,又要尊重少年儿童的阅读习惯和理解能力。大师鲁迅文章再精彩再有养分,可能也不是小学三年级孩子所能消化吸收的。而周杰伦的歌曲再通俗大众,再上不了台面,也不排除流行歌曲很励志很唯美文字很不错,又很适合培养少年儿童的阅读兴趣。正如一些拥趸所质问的,你听过周杰伦的《蜗牛》吗?先找来听听再发言吧。
这些年,语文教材微调争议中之所以颇多这类“鸡同鸭讲”的事例,其根本原因还是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语文教育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感叹“这些人的观念怎么就这么守旧?!我太痛苦了!现在语文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假”,可谓击中了语文教学之弊。对于这次小学语文教材延伸阅读中收录周董歌曲之类“有趣的变化”,不妨听听孩子们怎么想的吧。有年轻网友评价:老“周董”,慢《蜗牛》,都十几年前的玩意了,延伸阅读一下,何必视为洪水猛兽呢?孩子们的眼中,就连跟我们这些开明的赞成派说话,恐怕也是一种“鸡同鸭讲”吧。
来源:红网
作者:严辉文
编辑:张扬
本文为衡南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