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标题:
2月21日,南通市港闸区天生港镇街道五星村举行的党员活动中,“磨刀老人”吴锦泉带头向“锦泉一元爱心社”捐出了磨刀赚来的钱和区里的慰问款共计3000元。“锦泉一元爱心社”由吴锦泉老人和五星村共同提议成立,从2011年5月成立至今共收到捐款95181元,累计慰问困难党员和困难群众100余人次,共计47855元。(2月23日《江海晚报》)
一个靠磨刀为生的老人,手头能有多宽裕?可就是他,每年都要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向社会捐款。磨刀老人的举动让“好人难做”的借口无地自容。扪心自问:我们有多少人比“磨刀老人”更贫穷?我们又有多少人比“磨刀老人”更富有?
据报道,“磨刀老人”吴锦泉的物质生活并不富有,他住着三间旧瓦房。除了磨刀,再没有其他的经济来源,生活朴素到了极点,一条黑裤子竟然穿了39年。然而,老人的精神世界却是那么的富有。他每次到红会捐款,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总会担心他的生活,但老人总是笑笑说:“不碍事!我才80,我还能挣!”老人一年四季骑着自行车走街串巷为人们磨刀。磨一把刀一块钱,老人却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灾害发生后,分别向市红十字会捐出一千枚硬币。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有人跌倒了要不要扶”竟然成为一个很热的话题。以至于扶起一个跌倒的路人,还要学会通过拍照留证据来保护自己,这是多么悲哀的事。这究竟是社会道德滑坡,还是以此为借口的真冷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整个社会思想道德的主流昂扬向上。但也必须看到,社会道德领域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少数人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价值观扭曲,分不清是非善恶;整个社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悄然滋长,以权谋私、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如果任其泛滥,只会让社会公德屡屡被透支,让善良的人们失去信心,让社会的道德底线一再下滑。这无疑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悲哀。
近年来,媒体披露的一些消极的极端事件,给一些人以“好人难做”的错觉,而且有一定市场,甚至成为一些人冷漠的借口,也有家长以此为案例,教育子女遇到此类情况不要“多管闲事”。2012年12月,江苏某市开发区安置小区内一名老太太突然倒地,先后有7名居民从她旁边以及不远处经过都没有停留。当随后经过的路人主动上前伸出援手时,老人已经错过最佳救治时间,不幸离世。
社会文明进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磨刀老人”吴锦泉的高尚人格照亮了自己,感动了社会。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被磨刀老人的事迹所感动,自觉投身社会公益事业。“磨刀老人”吴锦泉的事迹告诉我们,做一个好人不一定要腰缠万贯,只要你的内心足够澄澈。我们在指责别人的时候,是否也要反思一下:我们自己为公民道德建设做了些什么?我们是否应当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也为社会传递一份道德的正能量?
来源:红网
作者:张卫斌
编辑:张扬
本文为衡南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