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身边的劳模】周兴荣:做工联人民永远的带头人

来源:未知 作者:网站编辑 编辑:张扬 2013-08-30 08:12:07
—分享—

副标题:


    衡南新闻网8月30日讯 (衡南电视台记者 李颖婕 罗翔鸿)周兴荣,衡南县谭子山镇工联村党支书,1989年全国劳动模范,曾是第八届、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2006年当选为湖南省第九次党代会代表。他带领下的工联村,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 

   周兴荣在衡阳可谓是家喻户晓,并不是因为他是国代表和省代表,而是他一心为民、凡事都率先垂范、以身作则的品格。在工联村,周支书被村民们称为“铺路石”、“领路人”,他凭借自己的艰苦奋斗,以一部板车起家,带领全村人自力更生,把一个贫穷落后的边远山村,改变成一个全省、全国有名的文明村。

    走进谭子山镇工联村,处处红砖黄瓦,山青水绿,人民会堂雄伟壮观、烤烟基地郁郁葱葱、“农家乐”休闲项目区风景宜人、美不胜收。在这里,村民们喝的是自来水,坐的是广州本田,上的是宽带网,开会乘的是电梯;到村里看病不用钱,孩子上小学全免费,水电费用包干。。。这数都数不过来的一切,让前来参观学习的人觉得如同神话一般。 


    【同期】谭子山镇工联村村民唐先菊 

    我们在工联村生活比城市里还好,水也不要挑电也不出钱我还不想在村里 我当然想在工联村 

     
    然而,曾几何时,这里还流传着一首民谣。“有女莫嫁工联村,小孩瘦的像把精,一日三餐喝稀饭,衣服补丁连补丁”。现在人们已经很难把眼前的景象与30年前水枯田瘦、人穷地寡的小山村再联系起来。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工联村支部书记周兴荣的带头和付出。 


    “板车支书 ”,带领村民光脚拉出八个企业  


    【同期】谭子山镇工联村支部书记周兴荣

    我自己是一部板车开始 带16部板车到衡阳帮人搬煤 有了钱之后再到村里改山改水 原来人均收入每年78元 现在18000元每年。1979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工联村后,穷怕了的村民恨不得从贫瘠的紫色页岩山头刨出金砖来。这个时候,周兴荣站了出来,他说:“我们有力气,可以到衡阳市拖板车!”

 

    【同期】谭子山镇工联村支部书记周兴荣 


    外面好多人笑我 说周兴荣是拉板车的支部书记 他们不懂 当时没有钱 就只能到衡阳市区抓收入 


    面对村民的嘲笑和不理解,周兴荣毅然带领村里17个壮汉到衡阳拖煤炭,每天干十四五个小时,草鞋破了,光着脚板继续拉车。3个月过去,18条汉子累弯了腰,但一数钞票竟每人赚了近千元!在当时,这笔收入对村民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村民们致富热情高涨,又有300多人加入板车队,浩浩荡荡闯荡衡阳城。 


    【同期】谭子山镇工联村支部书记周兴荣

    一个穷的地方就要“思变”  当时工联村路都没有 你不到衡阳去搞点收入去哪里搞钱 越穷的地方越要思变.

    这次大胆闯荡,也让工联村踏上发展的第一步。但在周兴荣看来,外出务工并不是发家致富的上策,只有在村里发展集体经济,才能真正改变工联村的落后面貌。1982年6月,板车队购回了村里的第一台汽车,周兴荣首当其冲在承包书上签了字。这一年,他净赚2.5万元,并把钱全部交给村里购买了第二台汽车。就这样以”滚雪球”的方式,汽车由2台发展到26台,成立了衡南县第二汽车运输公司。从此,村里以汽车运输公司为龙头,相继办起了汽车修配厂、农产品销售公司、鲜奶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每年为村里盈利上百万元,工联村彻底改头换面!

    “带头支书”,身先士卒铁肩挑起一个富裕村

    2006年,周兴荣决定在工联村建立烤烟基地,带领村民发展烟叶生产,但仅挖水塘一项,当时农业开发部门估算就要200多万元。

    【同期】谭子山镇工联村支部书记周兴荣 


    当时用机械搞要218万 我村里哪来218万 我就说采用人工搞 


    【同期】谭子山镇工联村村民谭春 


    大家都不愿意挖 让大家做也不愿意做 


    这一次,是周兴荣感到最窘迫和无力的一次,没有资金,村民不愿意出力,工作举步维艰。  


    【同期】谭子山镇工联村支部书记周兴荣
    
    我死也要坚持下去 但是有时候流过泪这是事实 

    
    七尺男儿抹干眼泪后决心依然坚定,再苦再难也要带领村民将水塘建成。村支部先后召开大大小小20多个会议做村民的思想工作,为了以身作则鼓励村民,当时已经年迈的周兴荣毅然带头下地。 


    【同期】谭子山镇工联村支部书记周兴荣 


    别人都是60岁免义务工 我就70岁免义务工 搞这口塘的时候我已经66了 


    【同期】谭子山镇工联村村民 


    他自己亲自带头 喊上儿子和媳妇出来担用这种精神感动大家 原来这口塘说用机械来挖斗要一个多月 周书记说时间太长用人工担 只用了一个礼拜 6天

    已年过64岁的周兴荣赤膊上阵,带着家人带头开塘,村民们无不深受感动,跟着干了起来,只用了6天时间花费1.5万元,池塘便奇迹般地建成了。 


    【同期】谭子山镇工联村支部书记周兴荣 


    当支部书记就是要自己带头,共产党员本身就是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吃苦在前 享福在后          

 

    如今,谭子山镇1200亩烟田每年能为村民带来上万元利润,曾经贫瘠的土地俨然变成了工联人民勤劳致富的宝地。

    “劳模支书”,同甘共苦携手创出一个示范村 

    
    全县第一个家家户户通水泥路,第一个通电村,第一个喝上自来水,第一个实现有线电视入户率100%。。。在周兴荣的带领下,工联村凭借黄土寻金的精神写下多个”第一”。 


    【同期】谭子山镇工联村支部书记周兴荣 

工联村发展的30年 我心里始终想的是群众装的是群众 我常在会上说 只要周兴荣碗里有水群众碗里就有装。

    周兴荣没有说大话,工联村发展的30年,他一一兑现着自己对村民的承诺。凭借村集体经济的不断壮大和发展,周兴荣尽全力为村民创建一个幸福美满的乐园。如今,每家每户都享受到了连做梦都想不到的“全免生活”。  


    【同期】谭子山镇工联村村民唐先菊 

    有线电视装到每家每户 这个机顶盒也是村里发的没出钱\\ 还有用水用电 用电每人每月十度电 我家里6个人就是60度电 我根本就不要出什么钱 看病小病都不用出钱 小孩读书小学也不要出钱。

    从“穷山沟”到“富裕村”,周兴荣为工联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岁月蹉跎,当年意气风发的“铁杆支书”两鬓也生出白发。然而在村民心中,如今73岁的周兴荣依旧还是那样高大、精神。工联人民要一心一意跟着周支书奔小康。 

 

来源:未知

作者:网站编辑

编辑:张扬

阅读下一篇

返回衡南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