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标题:
记者近日在湖北黄冈采访时发现,教育部三令五申的义务教育阶段禁止补课令下达后,没有配套措施及时跟上,已经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产生了不利影响。(5月13日《中国青年报》)
“严禁补课”,对留守儿童造成的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在课外时间,他们普遍面临“家里没人管、学校没法管”的状态,被“放羊”的时间延长后,反而有了更多的机会养成不良习惯。这并不是杞人忧天,更不是危言耸听,而完全是“实话实说”。这是因为,留守儿童之所以成为留守儿童,就在于,其父母长期在外打工,有的一年也只能回家那么一两次。这些儿童平日基本上都是爷爷奶奶或亲戚抚养,而且,这种抚养大多仅限于物质层面上,几乎没有精神层面的沟通和交流。加上县、乡镇一级的公共娱乐场所管理松弛,留守的孩子中,沉迷于网络游戏、赌博甚至违法犯罪的大有人在。
现实背景原本就已经很不容乐观,现在“严禁补课”之后,这些留守儿童的自主支配时间,也就更加充裕。而这也正是许多人担忧的根本所在。看来我们又一次落入到“好心办坏事”的尴尬之中。而这样的尴尬,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农村中小这的撤点并校,更是一个典型。好在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一刀切“式的撤点并校所造成的种种危害,许多地方已经向“一刀切”式的撤点并校亮出了“红牌”。就在中国青年报报道这则消息的同一天,新华网报道了《浙江严禁盲目撤并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新闻。那么,“严禁补课”,会不会重蹈撤点并校的覆辙呢?
这并不是反对“严禁补课”,而是希望我们在面对由“严禁补课”所产生的巨大漏洞,有没有考虑出台补救措施呢?不难想像的是,制订并出台“严禁补课”的相关部门,更多的情况下,他们的眼睛,是难以看到最底层的,他们的耳朵,也很难听到来自最底层的声音。在他们看来,“严禁补课”之后,孩子就可以呆在家中,与父母生活在一起,其乐无穷。事实上,这不仅是农村儿童难以实现的梦想,即使是城里孩子,也不一定都能够做到。《人民日报》5月3日的报道,也很能说明问题。《广州市未成年人保护规定(草案)》(简称草案),日前已提交市人大审议。不过,这一堪称“史上最严”的儿童保护条款,出台后却未收获预期的一致喝彩。原因很简单。一些看似简单的条款,其可行性,基本为零。城市尚且如此,更如何是农村呢?
“严禁补课”是必须的。关键是我们在“严禁”之后,如何填补那些巨大的漏洞,至少应该有一个权衡利弊的考虑。当然,所以这一切,都要求我们的决策者们,能够“不耻下问”,高高在上,拍拍脑袋,不仅解决不了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反而给我们的教育,增添了越来越多的乱子。
来源:红网
作者:范德洲
编辑:张扬
本文为衡南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