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南县融媒体中心7月21日讯(记者 江婷 王攀程)眼下,衡南县早稻、玉米收割接近尾声。粮食喜获丰收,养殖场里的牛羊也吃上了“新口粮”——秸秆饲料。作为农业大县,衡南往年秸秆利用量为46.85余万吨,这些秸秆通过综合利用,成为饲料、肥料、“防沙治沙”等资源,不仅减少了污染,还改良了土壤,促进了增产,形成资源循环利用的好模式。
在三塘镇印林村万克红的肉牛养殖场,工人们正忙着将回收的玉米秸秆送进打捆机进行加工。随着机器飞速运转,“吃进去”的玉米秆子,“吐出来”就是成捆的牛饲料,营养丰富,还方便储存。
过去,每到收获季节,农作物秸秆处理就是村民们的一大难题,随意堆放、焚烧不仅浪费资源,还污染环境。现在,村里有了一个养殖场,村民们就直接把自家的秸秆送给养殖场当饲料,今年就回收了80余吨。“我养了60头牛、200-300头羊,一天要消耗草料一吨多,相比外面的草料,我自己做青储秸秆饲料,成本节约了200-300元一吨,又保护了环境。”衡南县红四季家庭农场负责人万克红说道。
为提高秸秆利用率,县农业农村局加强宣传培训,大力推广使用青贮等发酵饲料,让更多养殖户掌握秸秆饲料化利用技术。目前,全县设立了养殖或专业秸秆集中收购点15个,年处理能力达3万余吨,大幅提升了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效率,实现了经济和生态的“双赢”。
“为贯彻落实湖南省秸秆综合利用若干措施,我县全面启动‘一乡一策’计划,扶持并发展一批规模化秸秆综合利用主体,推广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能源化,实现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衡南县农业农村局种业管理和农业资源保护与利用股负责人刘冠说。
来源: 衡南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江婷 王攀程
编辑:胡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