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标题:
河水颜色发黑,味道腥臭,群众上访投诉,当地政府部门没有太多相互推诿,这一点无疑值得肯定。不过,紧急从上游购买优质水引流入市的做法,就让人啼笑皆非了。买水治理污染,这种方法能让河流清澈多久?这无关科学,关乎常识。
近期以来,水污染事件层出不穷,让不少政府部门颜面扫地,更有官员为此丢官罢职,地方政府面临不小压力。但这种“买水治污”的方式实在是“病急乱投医”,虽然效果立竿见影,公众却没有任何安全感。这是典型的“懒政”思维,拿不出重典治污的决心和勇气,触动不了污染背后的利益格局,“买水治污”只是一块遮羞布而已。
决策拍脑袋必然会浪费财政资金。为了挽回形象危机,不惜动用纳税人的钱财,反而遮掩了污染企业的责任,这才是最可怕的。漯河市环保局负责人曾回应说,经检测,没有发现工业污染源,监测结果表明澧河水质符合国家标准,也没接到自来水公司澧河水质异常情况的报告,接着就发生了黑水一夜变清水这一戏剧性的一幕,这岂不是对污染企业的直接从容和包庇?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治理河水污染还要从源头做起,必须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和魄力,摒弃地方经济对污染企业的畸形依赖,完善干部考核机制,让“绿色官员”有一个正常的升迁途径,这样才能根治污染,才能让百姓放心。
来源:红网
作者:陈广江
编辑:张扬
本文为衡南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