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南县融媒体中心11月13日讯(记者 伍品 胡丁丁 通讯员 谢旺)当养老服务走进田间地头的屋场小院,当熟悉的乡音伴着热乎饭菜萦绕耳畔,衡南县以“屋场+养老服务”新模式破解农村养老难题。全县3个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456个屋场养老服务点,让“家门口养老”成为全县农村老人的幸福常态。

在硫市镇雁来归养老服务中心,上午10点半长者厨房就热闹起来,切配菜区,肥瘦相间的五花肉被切成匀称的小块;灶台前,刚出锅的菜肴泛着鲜润的光泽,散发出阵阵清香;墙壁上,贴着一周的营养食谱,显示着“低油低盐、荤素搭配”的健康标准,从清炒时蔬到美味汤汁,每一道菜都兼顾老人口味与营养需求。
一到12点,老人们就拿着餐盘有序打餐,大家根据自己的喜好挑选饭菜,三五成群围坐在一起,边吃边唠着家常,饭菜香伴着笑声,让整个服务点都充满了温暖的烟火气。
衡南县硫市镇雁来归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李伟告诉记者:“每天我们都会对厨房、卫生间、餐桌椅和其他活动场所进行系统消毒,并开启灭蚊灯进行灭蚊处理。对于失能老人,长者食堂还会安排志愿者提供上门送餐服务,确保所有老人都能享受到养老服务中心的贴心服务。”

这个占地500余平,由社区闲置资源改造的服务点,处处透着为老人量身定制的贴心考量。书画阅览室的书架上摆放了书法字帖、养生书籍和经典名著,书桌上铺着素色桌布,笔墨纸砚整齐摆放,既有热爱书画的老人在这里挥毫泼墨,也有喜欢安静的老人捧着书本细细品读。娱乐休闲区里,桌椅摆放整齐,象棋、扑克牌一应俱全,还配备了空调、电视机,让老人们尽享舒适的晚年生活。
老人王功诚说:“儿女在外打拼,我们居家生活很无聊,自从养老服务中心搞起来以后,我的精神生活变得非常富足,在这里聊天打牌,生活有规律,作息有人关心,非常好。”
除了日常照料,健康守护更是“屋场养老”的核心,每周一、三、五上午十点,镇卫生院的医生准时上门,血压仪、血糖仪也摆上了桌。

医生一边检查,一边提醒老人注意事项,为老人更新健康档案。截至目前,衡南县已为12.8万余名农村老人建立健康档案,3个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456个屋场养老服务点全部与乡镇(村)级卫生室联动,实现“小病不出村(社区)、慢病常监测”。
据了解,衡南县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8.11万,占常住人口23.72%,老龄化程度较高。近年来,衡南县以“亲近群众、亲力解难、亲清有为”的“三亲”工作法为引领,通过“政府补贴+村集体支持+乡贤捐赠”的多元投入模式,全县盘活150处闲置资产,吸引社会资本超500万元,建成3个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456个屋场养老服务点和43个助餐点,组建起近900人的专、兼职养老服务队伍,让助餐、助医、助娱等服务触手可及。
衡南县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廖红平:“下一步,我们将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有新作为,结合‘三亲’工作法,全面推动发展养老服务事业,积极探寻医养融合新路径,着力推进社区和屋场养老助餐点建设,提升屋场养老幸福指数。”
来源:衡南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伍品 胡丁丁 谢旺
编辑:唐文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