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真抓实干 争先创优】县域紧密型医共体改革的“衡南答卷”

来源: 衡南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曹 梨 编辑:曹梨 2022-03-25 20:41:45
—分享—

编者按:衡南信访“三无”县创建、推进新型城镇化、实施“六大强农”行动、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教育、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高质量发展、省政府重点工作综合大督查等8项工作获得省政府2021年度真抓实干表扬激励,获奖数在全市排名第1、全省排名第2。这些工作亮点在哪?今年又将如何来抓?衡南县融媒体中心围绕真抓实干工作推出系列报道《真抓实干 争先创优》。看衡南以“开局即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奋斗者姿态,抓早谋划部署、抓实推进举措、抓紧沟通衔接,确保2022年真抓实干工作再创佳绩!

医共体如何实现高质量建设?县域诊疗能力怎样稳步提升?分级诊疗如何落到实处……湖南省衡南县真抓实干,力求突破,在“医共体”建设路径上勇于探索,描绘出一幅“主峰磅礴则群山巍峨”的新时代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精彩画卷!

自衡南县作为省级医改试点县以来,衡南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秉承为民情怀,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强县、活乡、稳村、惠民”为目标推动县域医改,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衡南模式”医改之路。于2021年10月22日被市医改领导小组确定为全市唯一医改试点县。

医共体建设的“衡南经验

坚持高位推动,健全医共体保障体系。

成立县委书记为第一组长,县长为组长的高规格医改领导小组以及紧密型医共体建设领导小组。推行“三三”制(即三共、三强化”,三共即“共同组建总院,人、财、物共管、全县医疗资源共享”;三强化即“强化分级诊疗、强化签约服务、强化公共卫生”),对医共体内所有单位实行同质化管理。出台了《衡南县医疗服务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衡南县紧密型医共体改革工作方案》及相关配套文件,明晰了全县医改的总体框架和具体路径。

深化两项改革,促进医共体规范运行。

将全县23个建制乡镇和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作为分院并入衡南县人民医院,实行“总院—分院—村卫生室(医疗服务点)”三级垂直管理模式,实现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组建衡南县医共体党委,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对总院及各分院在编在岗人员实行全员岗位管理、统筹调配使用。加强对药品、器械、耗材统一管理,统筹规划,实行集中带量,阳光采购。实施医共体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出台《衡南县县域紧密型医疗服务共同体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的实施意见》,按照“总额打包、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的原则,将总额打包给医共体总院统筹调配。

强化五项措施,提升医共体建设水平。

强化学科建设,提升综合能力。提升县人民医院综合救治能力和发展潜力,成立急诊医学部、大内科、大外科、重症医学科和中医特色科,引进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00余项。2021年向省卫健委申报重点学科项目建设8个,同时着力打造卒中、创伤急救等“九大中心”建设,每年提供100万元作为新技术、新项目奖励。近两年来,县人民医院投入近3500万元购买设备,确保牵头医院具备大病不出县的能力。2021年10月12日经省卫健委批复同意衡南县人民医院设置为三级综合性医院。

强化帮扶力度,提高基层服务。由总院选派11名业务骨干长驻乡镇卫生院进行指导帮扶,使各成员单位在外科、儿科、妇科、内科等多个医疗技术项目实现了“零突破”,有力促进城乡医疗资源的均衡分布,并让老百姓按乡镇付费享受县级医院的服务在洪山、茅市、栗江、硫市等部分成员单位开展了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远程心电等项目试点工作,截至目前,共为成员单位开通了远程会诊46例、远程心电10例、远程影像28例。

强化信息建设,建立数据中心。以实现健康数据、就诊服务互联共享为突破口,进一步完善信息化建设,打造“一中心、六平台”(即医共体大数据中心,互联网+业务协同平台、综合监管平台、行政管理平台、智慧医院平台、公共卫生服务平台、健康扶贫平台),实现医疗业务“一网通办”、人、财、物和医保基金“一网统管”的效果。

强化分级诊疗,促进有序就诊。率先在全省推行分级诊疗自动识别转诊信息系统,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让群众少跑腿,让信息多跑路。同时,开通医共体内双向转诊“直通车”和诊疗“绿色通道”,实行医共体内转诊连续住院的只收一次起付金,推行住院费用差异化报销政策。基本形成了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大病在县级、康复在基层的就医格局。2020年以来各乡镇卫生院上转县级医院3056人,县级转乡镇卫生院康复治疗410人。

强化公卫服务,促进医防融合。积极开展居民健康建档、慢病签约管理等十四大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公共卫生和重大疫情防控体系建设,促进“医防”有机融合。试点推行公共卫生有偿服务,推出年签约包96元,老百姓自付8元,签约者可享受国家所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及免签约单位一年的挂号费、诊查费、注射费及药事费。同时,在各乡镇推行6S管理的基础上,加强对糖尿病、高血压病门诊的规范建设,方便“两病”患者就医取药,注重对各类疾病的科普宣传,规范乡村医生管理,量化考核,按月付酬,进一步强化乡村医生责任,让乡村医生成为辖区内的百姓健康“监测员”和寻医问药的“导诊员”,打通医改“最后一公里”。

衡南医联体、医共体交出漂亮“成绩单”

自医联体、医共体开展以来,衡南县荣获2019年和2021年度湖南省人民政府医改真抓实干奖,县人民医院荣获第四届“县域医疗榜样力量”系列评选“医共体领先奖”“全国群众满意医院奖”以及“科技兴医成果奖”,“湖南省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今年7月获得“县域卫生发展贡献奖、管理团队最佳风范”两项国家级县域医改奖。今年以来,衡南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模式被国家、省、市级媒体进行了重点推介。同时,通过医联体、医共体建设,衡南县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呈现出控制指标下降、创优指标上升的良好态势。

病人向上转诊率明显下降,分级诊疗上转省、市三级医院同比去年减少12%。县域内就诊率提高21.7%,达到90.2%,微创手术同比增加35.3%,新技术新项目开展同比增长51%,总体业务量同比递增约21.3%,患者的信任度和满意度达98.4%,居省内同级医院前列。群众就医费用增幅明显下降。与改革前相比,医共体总院住院患者均次费用减少341.06元/人,患者综合负担减轻约11.7%。

看健康衡南建设阔步向前

建立区域检测中心。随着全县医共体改革的深入,县域区域医学检测中心是医共体建设的必然趋势,为了避免各医疗机构重复购置检验设备、重复检查。下一步,衡南县将加快区域医学检测中心建设,在医共体内实行检查信息共享、结果互认,对乡镇(中心)卫生院不能开展检查结果统一集中到区域检验中心,实现医学检验技术、设备和人员等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切实减少老百姓就医费用。

打造区域医疗副中心。衡南县三面环市,东南狭长、偏远,各乡镇卫生院的发展不平衡,病稍重和常规手术病患就医极不方便,分级诊疗推行出现“梗阻”。下一步,衡南将在县人民医院的带领及帮扶下将全县分为两个片区,以南乡茅市和东乡冠市为主,打造两个区域医疗副中心。

完善120网格化管理。整合全县资源,以“缩短急救半径,提高呼叫满足率,提升急救水平”为目标,不断完善急救体系建设,合理配置和优化医疗急救资源。在全县各枢纽乡镇按照相关标准设立“120”急救站,由县120急救中心统一管理调度,形成网格化管理。

全面推行智医助理惠民。与科大讯飞通力合作,加快在全县所有公立医院推行“智医助理”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生的专业能力及素养,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服务能力,降低漏诊误诊率,让乡、村两级医务人员更加高效便捷地完成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的重点人群管理,切实做到让老百姓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推进医共体深度融合。争取县委政府重视,按照(湘政办法〈2021〉79号和81号)文件要求,对乡镇卫生院实行公益一类事业单位财政供给,确保医务人员基本保障。推动编制重新核定,加大人才引进,推行“县聘乡用”实行编制备案制管理等措施,实现医共体内垂直管理,有序推进医共体改革建设深度融合。

来源: 衡南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曹 梨

编辑:曹梨

本文链接:https://www.hnxrmt.com/content/2022/03/23/11041818.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衡南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