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持正不挠,莫让衡阳的平安夜偏离了“平安”

作者:luker 编辑:张扬 2018-12-22 23:35:38
—分享—

  文/田胜、学阳

  一年一度的平安夜即将来临,衡阳再一次严禁“平安夜”“圣诞节”期间市民占道狂欢、阻碍车辆通行以及携带烟花、孔明灯、人造雪花等危险品,并要求全市党员干部不过“洋节”,带头安全文明过节,各级各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各大高校全力配合,科学引导,形成党政带头、全民参与的良好局面,引发了良好反响。

  节日是展示社会气象的橱窗,也往往成为不文明行为甚至是违法行为的集中爆发期。从去年衡阳市平安夜整治的成效来看,雁城的确有别于他城,处处秩序井然,一片平安,可以说是“清平之夜”“祥和之夜”。一年后的今天,衡阳市审时度势,积极行动,再度组拳出击、全位整治、巩固成果,非常及时、非常必要。笔者欣赞此举,着实是务实之举、文明之举、为民之举,值得其他地方效仿。

  第一,期待平安有序成为衡阳圣诞节平安夜的常态。“平安”语出《韩非子·解老》:“人无智愚,莫不有趋舍;恬淡平安,莫不知祸福之所由来。”语意就是没有事故,没有危险,也指心境平静安定。平安夜,本该少些喧闹、多些温馨。但是,现实中不少人头脑狂热,曲解了过节的意义,背离了“平安”的初衷,以解闷或缓压为借口,在平安夜干出了有损于平安和文明的事来,把自己的所谓“快乐”建立在混乱添“堵”之上,建立在他人的损失、别扭和痛苦之上,不仅与文明尖锐对立、背道而驰,还为别有用心的违法分子所利用,让平安夜成了“危险之夜”。

  第二,期待崇尚传统节日成为衡阳市民的自觉行动。过节的本义,在于幸福团圆、和合包容;过节的目的,在于催人奋进、引人向善。讲文明、重德行,才是对节日的最好回馈。可以说,安全文明过节是人人受益的公共福利,崇尚传统节日是文化自信的公民自觉。但是,安全文明的节日氛围不会自发形成,更不会自动到来;不是事不关己,而是息息相关,有赖于我们每一个人从我做起,以身作则一起坚守、共同维护。在文化自信、弘扬传统文化正能量的当今,必须坚决对不文明的过节行为说“不”、对不文明的外来洋节习俗说“不”。

  第三,期待党员干部成为衡阳文明过节的带头人。各级各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必须合力同心,既要严加惩治节日不文明行为,绝对不能让某些人把节日当做不文明的“垃圾桶”, 也要呼吁民众重视和回归中华传统节日、理性对待外国节日,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传统文化,把一些失传的东西“找回来”、宣传出去,通过开展丰富的民俗活动,用传统文化元素进行装扮,让传统节日火起来。作为党员干部,也不能把自己当做社会文明的旁观者、节日不文明的局外人,既要同心协力地对不文明行为之人进行批驳谴责和劝阻制止,不给其以丝毫存在和放任的机会和空间,又要带头秀出文明的精气神,真正让文明过节、过传统节日成为一种新时尚,共同营造向上向善的文明之风。

作者:luker

编辑:张扬

阅读下一篇

返回衡南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