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坚守20多年的补锅匠

来源:衡阳日报 作者:曹莉娜 编辑:陆元连 编辑:张扬 2017-05-08 13:46:52
—分享—

  

 

 

龙佐彪正剪除旧铝锅底  

 

 

 龙佐彪在店内准备了众多的铝制锅底  

 

 

  龙佐彪用得顺手的工具

 

  ■文/图 通讯员 曹莉娜

  您还记得补锅头师傅吗?在很多人的记忆中,他们挑着风箱及补锅工具走家串户扯着嗓门大声地喊道。这一行业曾是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

  然而,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这项传统职业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补锅的人也越来越少。近日,在常宁白沙镇阳加老街,笔者探访了街上唯一的“补锅匠”龙佐彪。

  从严格意见上来说,龙佐彪算不上是一名真正的“补锅匠”,因为他不会熔铁水补铁锅,而只懂得给煮饭、烧水用的铝制厨具换锅底,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只是个“接锅底”的。

  今年62岁的龙佐彪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学接锅底,这一干就是二十年。不管逢圩闲圩,乡亲们几乎每天都能看到他在店里敲敲打打。

  龙佐彪介绍,在大集体时期,他在生产队负责犁田,后来分田到户,自由了许多,就琢磨着要学一门手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补锅兴盛期,于是他便拜师傅学习补锅,哪知这一补就是20多年,方圆20里的乡亲都知道他这个补锅匠。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上世纪,经济还不算太发达,物资相对匮乏,人们都十分节俭,穿的用的坏了基本都要补。那会儿,家家户户基本上都用铝锅的居多,要是锅底漏了或是把手坏了,绝不会轻易扔掉,总是要拿来给补锅匠补一补,接个锅底接着用。

  龙佐彪感慨地说:“刚学手艺那会儿,生意特别好,因为用铝锅的人多,自然需要补锅的也就多了起来。况且,大家腰包也不算太鼓,一个锅子坏了那么一点点,换个底或把手远比买新的要划算得多。”

  但补锅这门技术活,看似只是手上功夫,可是坐久了,还是会腰酸背痛。尤其是逢圩这天,只要一开摊,几乎一坐就是一天,夏天满身大汗,冬天手冻得通红,这门手艺钱也不好赚。

  对补锅人来说,好手艺离不开称手的工具和不断的练习。在龙佐彪的摊位上,摆放着不少的“装备”,有锤子、起子,有螺丝钉、锅把手。锅底破了,首先要把旧的剪下来,并且要剪平整,然后把新锅底和原锅壁连接在一起,一只手握着锤子,一点一点地慢慢敲打,将新锅底“贴牢”在旧锅壁上,完全借助手工把锅壁和锅底严丝合缝地接在一起,只要不人为损坏,用上好多年也不会脱落。

  “既要敲准,又要掌握好力道,用力均匀,否则就会导致锅底变形,用不了多久就会掉,或是漏水。”龙佐彪的补锅手艺,是乡亲们都信得过的。

  上世纪,龙佐彪的生意红火时,只要一开门,也不用吆喝,生意自然就来了,每天来补锅的人都排着队,他从没有为生意发过愁。 “那时,来我这里补锅的人一天最多有二三十个,当时补一个锅差不多能赚1块钱,一个月下来,一家人的生活费基本就够了。”他说,就是靠着这门小手艺,养活了一家四口。

  随着科技的进步,搪瓷锅、高压锅、电磁锅等新产品纷纷走进寻常百姓家,用铝制厨具的人们就越来越少了,龙佐彪的补锅生意逐渐变淡。

  每月的3、6、9日是阳加老街的赶圩日,龙佐彪照例一早出摊,但一上午也就三五个人来换锅把。这样的情况已经持续多年,他早已习惯了。他说:“最近10多年来,补锅的就很少了,我记得2000年前后,当时还有好多人补锅,收入还可以,往后补锅的人一年比一年少,现在补锅、换锅把一般就5—10元钱,闲圩这天有时候没一个客人。”

  龙佐彪有两个儿子,都已长大成人,在外务工,平常只有他跟老伴在家。龙佐彪从没想过让儿子传承这门手艺,因为这一行太辛苦,当地有句俗话,“有儿不当补锅匠,一天糊得像鬼样”。

  现在,阳加老街就龙佐彪还在坚守着补锅这门手艺,随着他年纪渐大,经常光顾的少许乡亲有些担忧:“以后龙师傅不干了,都不晓得到哪去修了。”龙佐彪表示,虽然没什么生意,但只要乡亲们需要,自己就会做下去。

  

来源:衡阳日报

作者:曹莉娜 编辑:陆元连

编辑:张扬

阅读下一篇

返回衡南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