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标题:
毫无疑问,类似的情况并非只发生在柳江县住建局一个部门,也远不仅限广西一地,诸如领导办公区设“铁将军”把门、记者采访需预约、安检等机关单位“干部难见”的问题在许多地方普遍存在。难怪有群众抱怨:现在车多路宽了,干部离群众却越来越远了;通信手段发达了,和干部说说话却不容易了;面见干部难了,都跑报纸电视上了……对此,我们有必要反思:领导隐身“办公室”,究竟模糊掉了什么?
众所周知,住建部门承担着城乡建设、拆迁管理、住房保障等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职能,因此保持与民众的密切联系是其做好工作的先决条件。尽管有时候可能面临一些“违章建房的上访户”上门找麻烦,但将领导门牌一律标“办公室”显然是不妥的。它不仅与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规定精神背道而驰,更重要的是,这种空间上的隔离还容易造成民众与政府心理上的疏远,不利于社会和谐。
作家龙应台曾在《你可能不知道的台湾》一文中写道:“政府大楼是开放的,门口没有卫兵检查他的证件。他进出政府大楼,犹如进出一个购物商场”……为什么台湾的政府大楼允许人品茗看书如此温馨,而我们一些机关大院“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的毛病却始终改不掉呢?我想与其说是台湾官员素质更高,毋宁说在于他们已经成功解决了权力“对谁负责、为谁执政”的问题,这一点无疑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
事实上,如今一些部门官员之所以越来越不乐于“密切联系群众”,甚至刻意与民众保持距离,除了官本位思想中固有的“老爷意识”在作祟,关键还在于,如今各级官员的权力是自上而下授予的。在这种权力授予体系中,民众只是点缀,只是官员向“上头”展现自身亲民作风、博取好感、制造政绩的“道具”,因而需要的时候接待一下、慰问一番,不需要的时候就避之唯恐不及。长此以往,别说改进作风、推动改革了,就是一些具体的措施制定都可能因为不接地气、拍脑瓜决策而引发更大的矛盾和冲突。
基于此,尽管柳江县住建局已对办公室的标识牌进行了更换,局长、副局长办公室重新“现身”,公众却毫无胜利感可言。因为制度设计如果不能解决权力“对谁负责、为谁执政”的问题,那么要想从根本上改变官员“拒斥百姓”的心理无异于痴人说梦——即便撤了铁门、取消安检、标明门牌,官员亦可通过“开会”、“外出”等方式继续隐藏,民众又如之奈何呢?
来源:红网
作者:王垚烽
编辑:张扬
本文为衡南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