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标题:
经济适用房属于保障房的一种,原本是为了解决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要,但因其日渐沦为强势阶层权力自肥和利益输送的工具,多年来饱受诟病。任其发展,只会变成“穷人无保障、权力很适用”的怪胎。
事实上,始于上世纪90年代的经适房起初并未受到市场青睐,但到2005年后得到了井喷式地发展,原因只有一个——商品房和经适房的价格拉开了档次。当巨大的套利空间出现,权力和资本便嗅到了气味,甚至往往狼狈为奸。郑州“房妹”爆出的十多套经适房甚至只是个体腐败的一个缩影,更多的经适房指标沦为一些企事业单位集资建房的利器。省去了本应向政府缴纳的土地出让金,坐等土地升值,五年后便可上市交易,在权力的扭曲下,经适房根本无法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利益,反倒成了权势阶层包赚不赔的金饭碗。
从另一个角度说,经适房即使分配公正,也并不适合当前的保障需求。保障的目标是维持最低生活水准,而非奖励贫困,如果因贫困得到的经适房反倒成了日后牟取暴利的工具,岂非是对公共资源的浪费?又何言公平?正因如此,新一轮的保障房建设强调一个“租”字,即以公租房和廉租房为主的保障方式来弥补多年来的欠账。新政同过去最大的区别,就是强调共有产权,甚至是居住权与所有权的彻底分离,真正实现居者有其屋,而非居者有其房。随着“去产权化”的深入,保障房对于权力黑手的吸引力大大降低,低收入群体的居住需求将得到满足,政府也可以节约大量的公共资源,实现保障资源的公平分配与循环利用。
以租代售的保障房建设,不啻于拨乱反正的一次顶层设计,随着经适房在历史舞台上的谢幕,保障房必将回归其本色,满足越来越多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需要。
来源:红网
作者:宋鹏伟
编辑:张扬
本文为衡南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