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从“一把火”到“一把肥”,衡南县秸秆这样变废为宝

来源:衡南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江婷 胡丁丁 编辑:胡君 2025-09-17 10:53:30
—分享—

衡南县融媒体中心9月17日讯(记者 江婷 胡丁丁)秋收过后,如何处理秸秆曾是困扰农民的老大难问题。昔日“一把火”不仅烧掉了资源,也烧污了空气。如今,随着农业“绿色革命”的深入,秸秆粉碎还田技术正让衡南县的农田焕发出新的生机,实现了生态与经济效益的双提升。

f4a881f196af0d158da8af86f3b2c109.jpg

9月16日,在冠市镇五一村的水稻示范片里,以往令人头疼的秸秆,如今却成了“香饽饽”。一台农机正开足马力在田里来回穿梭,所过之处,高高的稻秆被瞬间粉碎,化作一片片碎屑,给广阔的土地铺上了一层松软的金黄色地毯。“以前水稻收割完就把秸秆烧了,田里的土壤结块,油菜出苗长势不是很好。现在用机器把秸秆打碎还田,土壤变得越来越松,油菜根系也扎得越来越深,长势就会越来越好。”衡南县冠市镇五一村种粮大户胡恒华告诉记者。

a7a1cf4e23f5838f2fa398a00f86f3c8.jpg

这位种粮大户的切身感受,道出了秸秆处理方式转变带来的直接变化。焚烧秸秆作为一种传统的秸秆处理方式,看似简单快捷,实则后患无穷,不仅会破坏土壤结构,造成有机质流失,更是空气污染和安全隐患的源头。“焚烧秸秆会造成空气污染,大田焚烧后容易引发森林火灾,造成安全隐患,破坏土壤结构。现在我们通过粉碎还田,能增加土壤的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保水保肥、抗旱保墒能力,同时可以减少化肥的使用量,有利于下茬农作物,比如油菜的生长,它能够出苗快、长势好。”衡南县冠市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高级农艺师张梅生说。

为有效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冠市镇在五一、鸿堰、坪田等村率先开展了规模化示范,通过“粉碎还田”肥土、“打捆离田”增收、“深耕还田”增效等技术路径分类施策。同时,出台补贴政策、引入社会资本、强化宣传动员,形成了“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多方共赢模式。目前,1.2万亩示范片已取得阶段性成效,秸秆综合利用率超95%。“下一步,我镇将扩大示范范围,计划在全镇推广至3万亩以上,并探索秸秆基料化、原料化、饲料化等新路径,同时建设秸秆收储运体系,打造‘收、储、运、用’全产业链,为乡村振兴注入绿色动能。”衡南县冠市镇副镇长刘锋说。

来源:衡南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江婷 胡丁丁

编辑:胡君

阅读下一篇

返回衡南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