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沟渠,大民生。栗江灌区是衡南重要的产粮基地,灌溉范围内7.96万亩农田连片生长。今年,栗江电灌站大力实施畅通“中梗阻”渠道建设项目,进一步完善农田灌溉排水体系,实现条条骨干渠道“蓄得住水、灌得到田、耐得了旱、保得了粮”的目标。
位于接龙村贺家段和柘田村三里冲段的低干渠,总长度2公里,由于年久失修,渠道的通水能力大大降低。在全面勘察后,电灌站全站干部职工冒着酷暑连日作战,历时1个多月,于7月初完成渠道疏通、修复和衬砌工作,渠道面貌焕然一新,当地老百姓纷纷称赞:“今年渠道通水及时,确保了双抢顺利进行,实在是太感谢了!”
自7月12日8时开灌号角吹响,栗江电灌站已提水抗旱19天,开机2160台/时,共提水约450万m3。汩汩的湘江水沿着各级渠道奔涌向前,所到之处,田畴尽情“畅饮”。在打通灌区渠系主要“水脉”的同时,栗江电灌站还主动与当地村组协调沟通,重点排查并疏通了田间渠道的“毛细血管”,让水不漏失、不乱渗,能够畅通无阻地流向田间地头。
下阶段,栗江电灌站将进一步完善长效机制,积极引导党员加强渠系日常巡查,大力发动群众主动参与渠系管护,推进灌区信息化建设、标准化管理,确保禾苗“不断奶”、秋粮大丰收。(通讯员 王斌)
来源:衡南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李颖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