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南县融媒体中心8月5日讯(记者 胡丁丁 刘湘林 实习记者 欧阳宇轩)走进衡南县云集街道普贤村,郁郁葱葱的油茶树和中药材随着山势连绵起伏,在微风吹拂下摇曳生姿、生机盎然。正是在“兵支书”唐华秋的带领下,普贤村发展成为“产业兴旺、农民富裕、乡风文明”的“明星村”。
1992年,年仅18岁的唐华秋怀揣报国之志,投身于四川绵阳武警部队。三年的军旅生涯,锻造了他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为民服务的初心。退役后凭着军人的睿智坚毅和对家乡事业的热爱,先后在乡镇单位工作、“下海”自主创业,一路走来,步履铿锵。尽管在外事业有成,可无论飞得多高、走得多远,都抵挡不住那颗牵挂家乡炙热的心。2021年,唐华秋当选普贤村党总支书记,他当即立下军令状,“一定要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部队培养了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服务群众的意识,更让我对生我养我的土地充满深情,看到家乡面貌变化不明显,乡亲们守着好资源却增收不易,心里很不是滋味,这份牵挂、这份想为家乡做点实事的念头,就是我选择回乡创业的原因。”唐华秋说道。
乡村振兴离不开基层党建“红色引擎”的带动。唐华秋把党课搬到田间地头,将党的理论知识与乡村实际相结合,让党员在服务群众中锤炼党性。同时带领村“两委”班子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确保村级事务决策公开透明,越来越多的村民主动参与到乡村振兴事业中来,增强了凝聚力,村“两委”干部也越干越有劲,越干越团结。
“唐支书与我们共事有5年时间了,5年来村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从外地招商引资,邀请老板来村里种药材、搞油茶,为老百姓做了实事,村‘两委’对他都很认可、很支持。”普贤村“两委”委员罗战说。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唐华秋走遍了全村每一个角落,梳理村里的土地资源、气候条件,积极争取政策资金支持,完善农村公路、村庄亮化、河塘清淤、人居环境整治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了“龙头企业+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的立体发展模式,带领村民发展油茶、蔬菜、湘莲、土枇杷、中药材种植,鼓励村民利用房前屋后闲置空间发展“庭院经济”。
目前,普贤村经济合作社已成功发展油茶产业5000余亩,并实现油茶林套种射干、苍术、知母、桔梗等药材1000余亩,油茶林长势良好,中药材种植初具规模,为村集体经济增收近百万元,也让更多的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
“在家里种点西瓜、芝麻和蔬菜,其余时间在村部的药材公司拔草,每个月大概有2000元工资。”村民盛良利高兴道。
从退役军人到乡村振兴追梦人,唐华秋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退役军人的价值追求。在他的带领下,普贤村先后获得“乡村振兴优秀单位”“湖南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等荣誉。
“下一步,普贤村将建设集研学基地、经果林、亲子乐园于一体的田园村庄,积极推动农旅融合,挖掘乡村文化内涵,让乡村振兴既有‘温度’又有‘热度’。”唐华秋信心满满。
来源:衡南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胡丁丁 刘湘林 欧阳宇轩
编辑:张木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