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贺晓云:生平记事

来源: 衡南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贺晓云 编辑:曹梨 2021-11-24 16:14:48
—分享—

生平记事

贺晓云

我于一九四三年农历四月廿六出生于衡南县冠市镇冠市村小年村庄。不满两岁,母亲逝世,初中一年级尚未读完,父亲又走了,很少领会过父母之爱。多亏兄嫂们鼎力相助,学校期期评给我很高的助学金,有幸地长大成人,并读完了高中。这是我此生不幸之中之大幸。

我在学校读书期间,尊敬老师,深得老师喜欢。团结同学,同学们都喜欢和我交朋友,有的甚至与我以兄弟相称。学习很努力:上课认真听讲,老师提问时,能积极举手发言;课后也手不离卷,不是翻开书本在看在想,就是把书本合起来在背诵词义、定理、公式等;有时为了解除学习上的疑惑,通宵达旦地冥思苦想。学习成绩优良,特别是《平面几何》《立体三角》学得好。

那时学习苏联,实行“5”分制。该两科“4”分我都没得过,一个“5”字写到底。并能注意全面发展:从初中到高中,一直在学校担任缮写工作,经常为学校出黑板报、刻钢板,用毛笔书写各种宣传标语。在体育方面亦有闪光之处,高中时期被选为衡南县学生体操代表队队员,参加过衡阳市体操培训班学习,能单独完成“单臂倒立”“大回环”“空心手翻”“一手支撑跨过两张架有大刀的大方桌”等高难惊险动作。一九六二年高中毕业后回到家里,正值村里“学打”,连国术师傅阳传湘等见之,都望尘莫及,大开眼界,认为我有些真功夫。

我于一九六二年冬参加教育工作,二○○三年退休,在三尺讲台上耕耘了四十一个春秋。我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为构筑新的教学平台,打造学生品牌,实现教学梦,献出了毕生精力。我每写一个教案,都能做到深钻教材,描绘好板书格式,字迹工整地写上两三页纸。不少教案深得领导赞赏,老师羡慕,成了全镇乃至全县展览品。上课时,我做到了语言通顺,板书有条不紊,以姿势助说话,深入浅出,并能恰当地引进历史典故、成语进行讲解,增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时隔几十年了,我对好些课文如《孔乙己》《出师表》《鸿门宴》等讲解的情形,许多学生至今记忆犹新,他们三五几个走到一起来了,难免不手舞足蹈地说笑一番。在批改作业时,我做到了认真过细。一个初中班六七十个学生,作文篇篇详改,都写了尾批和眉批。这样增长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一九八○年上学期,县教育局组织全县初中同年级的语文老师前来冠市初中观看我的作文批改,学习我的教学方法。

我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子女一样看待,既关心他们的思想与学习,又关心他们的冷暖,为其排忧解难。

学生贺新初天赋聪明,苦于家庭困苦,担心读不成书,因此学习马虎,一张考卷交上去了,有的阅卷老师因看不清楚,会在他的正确答案上打“×”。面临这种情况,我经常把他叫到我的办公室兼卧室的房间里,先是“骂”他几句,有时还要做个样子打他几下,然后苦口婆心地教育他,学习要认真过细,切莫把一块好的料子浪费了。其关爱之情难以言表。往往是说着说着,他哭起来了,我也跟着流下了眼泪。为了使其排除困扰,安心读书,学校所收学费,一部分我给他交了;劳动课也很少叫他参加。一九七八年恢复中专考试,该生一举成名,考上了重点中专,论其总分,在全县可能都是数一数二的。

一九七二年,我在冠市农中教初中毕业班的语文,并担任该班的班主任。学生贺桂元思想表现好,学习成绩优异,居全班之首。因其母亲是地主子女,有个老师“左”得无理,紧紧扣住“阶级斗争”几个字,欲将其置之于校外。我出于爱才之心,亦为了伸张正义,请来了学区主任王碧英同志。先把情况向王主任汇报了一下,又将该生的作业揭示于前。王主任听了看了以后说:“我完全同意老晓的意见,让其继续读书。”后来贺桂元大学毕业,被安排到衡南二中工作,还当上了教导主任、副校长。

我想,如果我当时不是那样“固执”,那就埋没了人才。罪孽深渊啊!

我虽未上过大学,但是一个老牌高中毕业生,兼以爱看书,爱钻研,因此文化素质比较高,教学能力比较强。

一九八五年,全县初中教师在衡南五中举行单科考试。我考语文,全镇初中语文教师,唯有我得“64”分,荣获了《中学语文教师合格证》。一九七八年,我在冠市初中任11班(学校重点班)的班主任,教该班语文。在一九七八年的升学考试中,全班六十四人,考上中专的两人,即贺新初、陈冰云(全区考上中专的六人,贺新初居六人之首),考上一中的二十八人,考上三中的三十一人,名冠衡南。

一九七八年冬,学区为了把南岳村办初中班搞上去,把我安排到南岳初中班教语文,当班主任。次年升学考试,全班三十二人,考上一中的一人,考上三中的七人,升学率居全县同级中学第一名。

一九八○年,江口大学区办一个初中毕业班的重点班,又把我调到冠市初中担任该班的班主任,任教该班语文。学生来源于全区六个乡镇,开学前,由我带着考卷到各个学校去考试选拔。重点班办起来了。我觉得浑身是劲。学生学得津津有味,觉得再起平台,别开生面,大有长进。师生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谁知学生尚未毕业,遵照县教育局的指示,解散了重点班。招来的学生回到原来念书的学校读书去了。

冠市初中是全县重点中学,讲究师资身份,都要公办教师。我因当时还是个民办老师,所以被安排到杨武初中教书。欢送会上,冠市初中校长罗佑生说:“贺晓云老师是一个难得的语文教师。他调走了,这是我校的一大损失。”离别之时,重点班的学生夹道欢送,有十来人一直把我送到家里。

二○○三年,我退休回到家里。十年以来,各级领导心中有我。老年教师和我相好,青年教师尊敬我。学生总是念其滴水之恩而涌泉相报之矣!二○○七年的一天,县教育局派员给我拍了照。只能免费发给部分退休教师的《老年人》《老年保健》等刊物,我没少过一本。时有学生来看我、慰我,向我奉献一份厚礼。许多学生聚会时,都要用小车子把我接去,推我坐上东阁一席,与我谈笑风生,言及昔日趣事。七十华诞,桃李盈庭。他们既送大礼,又把我贴在自家墙上不足以观的书法作品一一拍了照,还邀我二老与他们合了影,向我介绍了他们之中的大喜。如贺山峰(原名贺正坚)是全球蝶泳横渡日月潭第一人;刘桂生在省武警总队是正师级干部;贺新初早年在衡阳移动公司当领导,因忠厚做人,工作出色,二○一一年又荣调省移动总公司。

我此生在政治上无所作为:一介书生,既未入党,又没有当什么大官。在培育子女上是“大意失荆州”:三个子女均未进过高中门,干不了大事。但在培养学生方面却做得比较好。王诩其人,乃春秋战国时期人也,虽鲜有人知,但很了得,一生培养了苏秦、张仪、孙膑、庞涓四个旷世奇才,是古今中外培养旷世奇才最多的一位先生。孔子乃大圣也,余以为单从培养经天纬地之才这个角度上来讲,远远不及王诩。

我学疏才浅,怎能与历史大儒相提并论?但我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为祖国培养了一大批合格的人才。这是我一生的骄傲。

一九六二年,我与廖氏桂香一见钟情,两厢情愿,结成了百年好合,及今已五十有一年矣,是一对金婚夫妻。

几十年来,我们同舟共济,彼此体谅,彼此包容,肝胆相照,荣辱与共,诚可谓鱼水和谐,伉俪情深者也!桂香年仅十八(一九六三年)就生下女儿兰蓉、六五年和六六年又相继生下街生、仁生二子。从八三年开始,不到十年时间,张科等七个孙辈均已问世。而今子又生孙,孙又生子,罗佳容、张秋艳、张秋菊等一批曾孙之辈,又相继呱呱坠地。桂香带了儿女又要带两代孙,苦于小孩拖累,从十九岁开始,就无法整天在外面劳动了,外面的农活大部分由我扛着。

搞集体化时,靠工分吃饭。我家人多劳少,我教书的工资很低,每月只有三十二元,因此是个“特困户”。开仓放粮,年关分肉,别人排档,甚至是挤档去领取。我总是低声下气地坐在家里,耐心地等待着“天官赐福”。因为我家是超支户啊!有时桂香为此急得要哭,我总是好言以慰。

为了摘掉“困难户”这顶帽子,我在教好书的前提下,每天都要起早摸黑地劳作在田园山冈。由于我如此苦干,兼以手脚麻利,脑子灵活,因此每年都可以做上三千多分工,比一般劳力少不了多少分,被群众点赞称道,传为佳话。

桂香读书不多,但很聪明,也很重感情,几十年如一日,常常给我指点迷津,排难解忧,使得我一帆风顺地走到了终年。我在古稀之年,身患多种疾病,饮食乏味,步履艰难,生活无法自理,多亏桂香时时事事照顾,得过春夏秋冬。

人生自古谁无死?如桂香先我而死,我感到高兴。因为她命归瑶池,泰然处之,担忧受罪的是我。这是我的肺腑之言,望桂香闻之,不要咒骂与怨恨我。若我先于桂香而死,望桂香不要难过。因为我已年逾古稀,总是遭受疾病的折磨,死也死得了,活着不如死了好。而桂香要继续高举家庭“令旗”,把一个人丁浩繁,子孝孙贤,妯鲤和睦的家庭掌管好。诚如是,吾将欣喜若狂,含笑九泉矣!

我对父辈与兄嫂极为孝敬。因为年少无知亦无能,父母在日,我没有供养,殁时,未曾出力出钱,仅仅只能在往后的祭奠之日,空对祖堂或青塚薄奠一番。在生未尽孝,死后祭灵前,何用之有?回想起来,抱恨终天。因我年少时痛失双亲,婶母把我当成亲生儿子一样看待,我亦把婶母视为亲生母亲。一九八五年,婶母和我都住在小年老家。有一天,她不准我把情况告诉哥哥嫂嫂,逼着我把她送到在向阳工作的儿媳家去。那时交通尚不方便,没有通往向阳的街车。坐车到太子码头后,我与桂香一直把她背到了向阳。大哥二老、二哥二老在日,我常给予礼节、呵护;临终后,我一一主持操办丧事;每年中元节、十月扫墓,在纸钱与祭品的问题上,我都一一给他们安排了份子。兄弟之间如此情深,堪谓世间鲜有!

我对儿孙之辈用心良苦,付出甚多。

小说《青春之歌》中有个叫“兰蓉”的姑娘,很了不起,因此我把女儿起名为“兰蓉”。可惜的是教书先生误写成“兰英”。长子是在冠市街外婆家生的,我把他起名为“街生”,意在盼他成为街上人,摆脱农村。次子生于一九六六年。其时正处文革高潮,有的人心怀叵测,歪曲事实真相,给别人编造一些莫须有的罪名,欲置别人于死地,自己好踏着别人的尸体爬上去。吾对其深恶痛绝,主张仁慈,故将其取名为“仁生”。

吾与桂香的个头均不高,儿女们的个头亦然。在选择儿媳、女婿时,要求最严格的是对方的个头要高大。由于这个要求达到了,因此孙辈大都长得高大。长孙贺兵身高一米七八,块头大,力气大,人称将军。次孙建平也高大,一表人才。

长子街生幼时放在外婆家抚养,舅父舅母均系衡山红卫化工厂领导,吾欲假二尊之手,在厂里给其安排一份工作。由于二尊为官清正,不走后门,兼以其他原因,因此我的梦想化为灰烬。

三个子女均未读成书,今后何去何从?当时做手艺吃得开,要说有前途,仅次于读书人,于是我便安排女儿学缝衣,两个儿子学木工。现在看来,他们虽然辛苦,但钱还是可以挣得到的。

在一段时间里,次子仁生,次孙建平身患恶疾,多亏我二老想方设法,兼以亲友鼎力相助,终于把他们治好了。如今次子仁生身体结实,能从事各种繁重的体力劳动。

我二老一生为了支助儿女们兴家发财,不计得失。大外孙张科,从不满一岁起,义务养育到他读完小学。满孙建平,一生下来后,一直教管养育到现在,从不计较报酬。

我退休后,住在冠市街,每月都有一定数目的退休工资不需儿女们奉养,理当娱度晚年。但为了支助他们,在冠市街上开了一个娱乐牌馆,又向一代先师刘治元先生学会了“赞礼”,两项均可得点收入。每逢儿女们家中办大事,如买房子、讨媳妇等,我都要尽力给予支助。儿孙之辈无不念其好处,无不对我二老百依百顺。

吾心地仁良,与人相处,亲密无间,不存心机,宁愿别人负己,决不有负别人,还能常常得理让人。因此,领导相信我,大家敬我。

我所在的南岳村第四和十二组,搞宴请或有什么大事需要坐下来研究时,大家定会把我推向东阁一席坐下。小年屋场要砌祖堂,贺诗老师力荐我“此项成头,非晓云老师莫属”。地主分子贺崇德,戴了几十年高帽子,别人都避而远之,我却亲近他;文革结束,高帽子摘了,八旬老翁崇德把我视为挚友与恩人。文革期间,有的人心怀鬼胎,常给一些无辜的人扣上一顶“黑帮分子”的帽子,吾常常冒着风险,亲近那些所谓“黑帮分子”,痛击那些所谓“造反派”,事后那些受迫害的人无不对我感谢万分。我一生同情困难人。小年屋场的方桃公、金元公均债台高筑,孑然一身,我总是把他们装在心里,有时还要向他们敬献一份爱心。七十华诞,方桃公未来喝我的喜酒,事后我送给他人民币伍拾元。方升公寿秩杖朝,我生日时,他送大礼。我实难以承受,事后便向他作出了一点表示。学生刘谷初是一代好乐师,谁料中途中风,难以从事手艺,内心之苦难以言表。几年以来,我对他多少有点关照。

由于我能这样,因此熟识我者,都能给予我一个较高的评价,一份非金钱所能买到的厚爱“乡党之誉,甚于朝廷之禄”。我感到无限高兴啊!

十一

花无百日红,人无万事顺。人生的长河中,谁能无惑?谁能没有过失?

商汤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完整的封建王朝——商朝,尊为纣王。后来,他宠信妲已,信邪说,戳忠臣,逆天行道,因此江山倒塌,火焚自尽。诸葛孔明者,传闻能神机妙算,用兵如神,是中国历史上的半个军师。在街亭一战中,由于他没有遵照先帝的遗嘱“马谡言过其实,不可重任。”把镇守街亭的重任委任于马谡,因此使得街亭失守。

我乃一介书生,怎比历史大儒?在一生中取得了点滴成绩,自然会有着不少过失。三个子女均未读成书,所站平台不高,对好多事情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能干出一番大事光宗耀祖,报效国家,其责任主要是我,这是我此生最大的遗憾,我为此内心苦痛了半个多世纪。

二是有时过于重情,放弃了原则,说了一些错话,做事偶有出格。多亏老伴桂香经常指点迷津,我得以光荣地度过了一生。

三是缺乏毅力。自己患有严重的咽喉炎病,不能抽烟。这个道理我懂,“天下人”都劝我戒烟我却一直不戒,也不少抽。患有脚痛、神经痛等病,需要好好休息,却不注意休息,往往是打针止痛后,就一连两个晚上通宵达旦地写写画画,把生命开玩笑。

我想,如果我能戒烟,注意休息与营养,也许还可以多活十年或二十年。我不该走的时候却走了,还可以留下来自己却“不愿留”。我之死,乃系己为,非天命也!要怪只能怪自己!呜呼!

【作者简介】贺晓云,男,衡南县冠市镇冠市村十二组人。高级教师,在衡南东乡偏远乡村三尺讲台上耕耘了四十一个春秋,为党的教育事业献出了毕生精力,退休后仍热心各项公益活动。然而,终因长期积劳成疾,于二○二一年十一月八日上午八时许,在冠市街与世长辞,享年七十九岁。

来源: 衡南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贺晓云

编辑:曹梨

阅读下一篇

返回衡南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