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标题:
保健食品戴有“蓝帽子”网上可查询
“我儿子给我买了六瓶保健品,但是自己按照上面的用法用量吃了以后,胃不舒服,想问一下这保健品是不是假的?”王阿姨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摊位前向工作人员咨询。工作人员看了之后说,“从外观上看这瓶保健品没什么问题,如果要确认真伪,还得进行专业检测。”
据药监局工作人员介绍,保健食品的内外包装上都应有“蓝帽子”标志,在“蓝帽子”下方应标有卫食健字【XXXX】第XX号或国食健GXXXXXX批号,并标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或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保健食品批准文号的有效期是5年。消费者在购买保健食品时,切记保留购物发票及保健品包装盒等,万一权益受损可作为投诉依据,每个保健食品批准文号只对应一个产品,可以登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网站上输入保健品批准文号,即可知道产品的真实情况。
另外,消费者也可以拿着保健品去联系生产厂家看是否是其生产,或者去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检验所进行检验以辨别真伪。如果发现是假的,应及时投诉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专家支招如何维权
记者走访了市内的多家药房,发现很多保健品销售员都夸大保健品的功能。在常胜路一家药房的保健品柜台前,得知记者睡眠质量不好,营业员推荐了一种能够改善睡眠的保健食品,并一再强调该“药”的成分中有多味中药,“这是中药,能治各种原因导致的失眠。”当记者指出包装上的保健食品标志,问她是不是只有“国药准字”才具备治疗的功效时,营业员很不高兴地说,虽然批号不同,但这种保健食品里面含有中药材,也能起到治病的作用。而在另一家药房,记者看到一位营业员向咨询减肥产品的女士推荐的是某种具有通便功能的保健食品。
据业内专家介绍,消费者首先要懂得区分保健食品、食品、药品:保健食品是指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它不以治疗为目的,只有调节机体功能作用,不含任何毒性,可以长期使用;食品,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而药品有明确的治疗目的,并有适应症和功能主治,有不良反应,有规定的使用期限等。保健食品外包装上有天蓝色保健食品标志及保健食品批准文号 (国食健字×××号);而药品批号前面为“国药准字”,包装上一般标明“功能主治”或“适应症”。
认清产品外包装,并非就可以确认产品无假。目前保健食品市场存在较多假冒伪劣产品、虚假夸大宣传违法行为。表现在:一是假冒伪劣:盗用保健食品批准文号,有的冒用保健品标志;还有一些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以卫生许可证号等冒充保健食品生产销售。二是虚假夸大宣传:为牟取暴利,产品说明书和标签不按批准内容印制,擅自增加保健功能,扩大适用人群,故意混淆保健食品、食品与药品的界限。
食品药品监督部门提醒广大市民,不要轻信一些广告宣传和商家的夸大推介,不要到临时摊点购买,要到证照齐全的经营单位购买并开具合法票据,如发现违法产品,及时向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举报。
来源:衡阳新闻网
作者:谢志勇
编辑:张扬